当前位置: 首页 > 情感文章 > 正文

阴雨寒冬忆脚炉

来源: 中东文学城 时间:2021-07-08

 作者简介:朱加俊,笔名加俊,男,生于1955年。1970年加入工人的队伍,工作后有时会练练老祖宗传下来的汉字,在文学的世界里安宁快乐。

 

 

     岁未年初那一段连续的阴雨天,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日照很少降雨很多的日子,虽气温不算太低,在湿漉漉的冷空气相伴下,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,至今回想起来仍然刻骨铭心。

    连续数十天的阴雨寡照,洗过的衣物久久不能晾干,家里像挂满了万国旗。虽然现在有干衣功能的洗衣机或是干衣机,但总不能把家里买来没几年的洗衣机弃之不用,再买一台吧?于是调动家里现有的设备用来烘衣物,空调、取暖器、电吹风、电热毯等等“十八般兵器”轮番上马,为干燥衣物着实花了不少心思和劳动力。

 

    在烘衣物的日子里边烘边想着小时候冬天的日子,碰到连阴雨的天气,除了少换不换外衣裤和大件纺织品,一些小的薄的衣物祖辈们都是用脚炉来烘干的。

     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镇上多数人家都有脚炉。大的直径有一尺多,小的有七、八寸,再小一点就叫做手炉了。脚炉的外形以圆形居多,高度约为直径的一半,盖和炉底直径略小,上面还有一个活络的提梁。如此设计一来不易跌翻,二来便于加料和清除冷灰,再则是表面积增大便于取暖烘物。

 

    脚炉的材料以黄铜居多,少数也有紫铜的但其强度不如黄铜。后来杂货店也有少量的铝制脚炉供应,看似银光闪闪但好看不中用,用手抚摸手会发黑,暖脚时浅色的袜子也会变成灰黑色看上去有点邋里邋遢的样子。因此销路不佳,很快便销声匿迹了。另外还有极少量的铁制脚炉,也因为容易生锈的原因,几乎无人使用。

    各种材料以黄铜制作的为上品,不仅热传导好,机械强度也大,还富贵大器。经多年使用炉盖被取暖的脚丫磨蹭的黄澄澄金灿灿,呈现出一片富贵吉祥的光亮,由此还引发一句流传甚广的歇后语“脚炉盖当镜子照——看穿”,形容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的本质看清看透。

 

    说到炉盖,这盖子也大有乾坤在里面,盖与炉身有一寸有余的榫铆配合,其间隙恰到好处,既方便开启又不易松动,工匠手艺在这炉盖上完美体现出来了。盖子上面布满了比黄豆略小的孔洞,有的孔围绕着中心孔一圈一圈往外打孔,犹如许多小星星簇拥着心目中的小太阳;还有的炉盖孔按一定的几何图案或一些简单的花卉等排列打好,细看也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包含其中。

   炉盖的孔洞太多了,燃烧就剧烈会产生烟雾;太少热力就不够。这脚炉现在看起来也是很神奇的,它烧的是生物质能源,既没有烟囱,也没有明火,但能做到没有一丁点的烟雾逸出。在运行过程中没有产生过多的废气和消耗过多的氧气,从来也设有听说或看到使用脚炉发生窒息事故的。

 

   要使用脚炉必须要有燃料,几种适宜脚炉用的燃料以木屑为很佳,其能量密度大,一天加个二次就可以二十四小时运转,且价格便宜。砻糠虽更廉价但不耐烧,白天要加多次料,稍不留意砻糠烧尽炉火熄灭,又要重新生炉子了,用砻糠是不能封过夜的,除非夜晩起床加几次料。其它还有一些燃料,像木炭屑、瓜子壳、核桃壳等,要么价贵或是数量太少使用的人家不多。

   有了适合的燃料,脚炉就可以连续不断地运行下去不用每天生炉子。但要充分利用脚炉的功能,少不了一个黄金搭档,那就是放脚炉的筐(俗称脚炉囤)。用稻草去其叶取其芯编制的一个筐,底和壁约有一寸厚,盖子就不用了。考究的人家把脚炉囤里外用布包起来,可以更经久耐用一点。

 

    脚炉和脚炉囤犹如形影不离的好兄弟,又像相濡以沬的恩爱夫妻。要是两者分离了,一只赤膊炉是无法正常使用的,很快会被冷空气熄灭,这脚炉囤离了脚炉也没啥大用场,只能沦落为小猫小狗的窝了。这稻草编织的脚炉囤非常保温还有良好的排湿透气性能。

    脚炉周边及底下可以烘衣物尿布,没人暖足的时候炉盖上也可利用一半烘点衣物。一只大点的炉子一天可以烘几个批次,产量还是可以的,能满足一家人的单衣的烘干任务。

 

   这脚炉不仅干衣功能不错,在阴雨寒冬里深受老人和小孩的钟爱。白天小孩们上学去了,祖辈们忙好各自家务,左邻右舍的老人便聚在一起,边烘脚炉边做针线活或是拉拉家常,聊聊他们的过往趣事,一副其乐融融的场景,为湿冷的寒冬营造出一片温馨的小天地。

   小孩们放学或放寒假了,碰到阴雨天这脚炉的使用权就归小孩们享用了。几个兄弟姐妹围坐在桌子上做作业,下面放着脚炉几双小脚丫在炉盖上取暖烘袜子,阵阵水汽带着小脚丫的味道往上窜,小家伙们也毫不在乎,只要脚暖和了,袜子干燥了,也心满意足了。

 

   如果谁家孩子多或脚炉不够大,在看似风平浪静认真地在做作业,然而桌面底下却是暗流涌动,为了争夺取暖面积几双小脚丫展开了一番小小的争斗。在大人的呵斥下,在大哥大姐的率先谦让下,小小的面积争夺战偃旗息鼓重归平静。

    作业做完了,外面的绵绵冬雨夹带着严冬的寒风还在没完没了地肆虐着,室外活动是无望了,于是活动就在做作业的桌子上展开。看连环画、挑游戏棒、下五子棋、算二十四点、挑花线板等等,丰富多彩的游戏轮番上演着。

 

    玩着玩着那脚炉慢慢凉下来了,这个时候就需要“翻脚炉”了。于是孙辈们大呼小叫地喊着:“爷爷脚炉凉了”或是:“奶奶脚炉凉了”,听到叫喊声祖辈过来了,手拿一根酷似私塾先生的戒尺的毛竹片,打开炉盖用竹片沿脚炉四周撬一遍,把里面的灰撬成中间高四周低,然后再捋平上面的灰,盖上炉盖,过不长时间那炉子又恢复了热力。

    偏热了可以在炉盖上盖一块厚布,搁在厚布上烘脚真是太舒服了。只要注意不要把孔全部盖住即可,这样还可以控制燃烧速度,以利节约燃料。

 

   脚炉热了,桌面上的游戏也热的不亦乐乎。脚炉翻了几次后就必须加料和清灰了,加料时把一边的热灰往另一边拨,加好料后反向操作。每天早晚加一次,清灰时把上面的和沿炉壁的冷灰舀出再加料。等上片刻这炉子慢慢地又散发出冬天里惹人欢喜的温暖。

    脚炉的用途不仅可以烘衣物、暖脚丫,还有其它一些用途如暖被窝,从枕头处逐渐往下移,三、五分钟后炉子拿出后钻进被窝,又干燥又暖和真是舒服极了!还可以用来温一杯黄酒或甜米酒,为节日里的晩餐增加一点温馨。

 

    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使用的脚炉,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逐步淡出了镇上居民的生活。因为镇上居民大都改烧煤球煤饼了,再则多子女时代的五零后、六零后逐渐长大了,但家里的住房依旧,所以每家每户都显的拥挤不堪,那体积庞大的生物质燃料就无处安身了,改烧煤炭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了。到了八十年代液化汽在居民家中普及,就更难觅使用脚炉的人家了。

 

    用脚炉取暖和烘衣物虽然已成历史,但被脚炉陪伴过、使用过、温暖过的人是难以忘怀的。在阴雨连绵的寒冬里,给老人和孩子们送去温暖,给家人送上带有温度的衣物,给节日里的餐桌上斟上一杯冒着热汽的酒水增添了欢乐的气氛。

    使用过脚炉的人正在逐步老去,回不去的是岁月,忘不了的是记忆,今天用文字记录着脚炉的使用和它的功能,是记录那段生活经历,也是记住那一段时光里的乡愁。 

 

强力抗癫痫药
羊癫疯症状
中医可以治疗癫痫

热门栏目